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今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三周年纪念日,今年5月也是我国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吧!
了解《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我们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走进了民法典时代,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社会经济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一共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𓀈、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撰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习《民法典》的原因
人之为人🎦,前提是拥有人格尊严,要有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等等。这些基本权利的行使和维护🫱🏽,都规定在《民法典》的人格权编;如果一个人想生活得更好🤾🏻,肯定还离不开交易,离不开财产,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该遵守哪些交易秩序?又该怎样保护好已取得的财产?这些行为规则,都在《民法典》的合同编、物权编里;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一个人还会结婚生子、构建家庭,甚至要在特定人生阶段面临财富传承问题,这时🪰,要怎么理顺亲属之间的身份关系、财产关系👨❤️👨,这些行为规则🫄🏿,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继承编里;哪怕我们积极行使权利、刻意防范风险🏠,权利仍然有可能被他人侵犯🧑🏻🍼,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及时救济权利、减少损失呢🤚?这些行为规则,都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里。《民法典》它不仅是我们争取利益🎱、维护权益的工具,更是当代社会给当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定的行为边界🔁🤨,是我们当代人的行为规范。学习《民法典》不光能维护好自己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当代人的行为规范,帮我们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变成一个合格的当代人。